首页 >> 密封垫

浙江金融过于发达经济错过黄金五年实验器材

文章来源:宏力五金网  |  2022-07-28

浙江金融过于发达 经济错过黄金五年

浙江金融过于发达 经济错过黄金五年2012-08-22 13:12:42 来源:世界浙商网分享到:浙江经济怎么了

这是最近网上很火的一篇关于反思浙江经济的文章,经作者同意“世界浙商网”全文转载,本刊同时节选部分观点。尽管文中一些判断、数据有失偏颇,但兼听则明,意在让更多人思考、反思。

最近被好几个媒体记者追问浙江怎么了?我也纳闷,浙江到底怎么了?回头想想,浙江好像也没有怎么,只是在还债而已,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浙江在还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账罢了。

浙企资产负债率太大

贷款条件过于宽松,使得银行一旦开始严格之后,企业的资金势必被抽走。事实上按照当前浙江企业的状况,没有一家企业经得起银行抽贷;因为浙江企业的杠杆用的很高,一抽贷款必然出事情。这个是当前危机最直接的导火线。

放贷的容易程度,浙江绝对全国第一。我记得2006年在银行当信贷科长的时候,曾经去北京汇报工作,要求总行增加对浙江贸易流通类企业的扶持力度。当时总行要求对贸易流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但是浙江事实上的贸易流通型企业没有低于85%的,按照这个标准,如果总行不进行改变的话,浙江基本上就处于无业务可做的范畴。后来总行给予了权限,允许到85%左右。当时总行说了一句话,全国就浙江一家,别无分号。这段话让我回到浙江以后想了很久,我所提的要求,到底这么做是对还是不对?

2008年我因工作关系到上海去,当时看到一家企业资产抵押全额抵押打7折,申请1500万元贷款,居然被驳回了好几次。我当时很纳闷问银行,你们难道这样的企业也不批,那你们还做什么业务?银行同事回问我一句,难道你们有抵押就放贷款么?我想想,好像的确是啊,有抵押就放贷款了啊。别说抵押,在浙江,基本上企业有个担保就做了。如果一家担保不行,那么再拖一家,差不多就可以了。这倒是让上海的同事很诧异。

浙江的现实状况就是这样。可能是因为金融机构太多,竞争极为惨烈,企业总是在各家银行之间游走,不断挤压银行的底线,所以很多企业的贷款条件会不断下降。尤其这里有个很大的前提是1999年到2008年的这将近十年里,浙江经济极为快速发展的同时,贷款质量一直非常高,几无坏账。我记得当时去总行汇报,总是带着优越感地抨击总行的政策说,你看我们一直就这么做的,从来没有出过问题,你们总行就少干预点吧。在这种盲目乐观的前提下,各家银行的确也给了浙江的各家金融机构的分行极大的权限审批业务。

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不断下降放贷标准的两重原因叠加下,使得浙江经济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最主要的一点,我认为是产业空心化现象的蔓延。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浙江金融发达反倒会导致产业空心化,照理说金融发达应该是促进实业发展才是。但是很可惜,浙江并不是这么一条道路而来。

金融过于“发达”是根本原因

正因为大量固定资产的升值要高于实体经济利润的创造,使得很多企业不断去得到资金,然后扩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而且得到的资金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自身所需要的资金,这里面金融的过于发达就会助推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金融机构变相地给予企业远超过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就是帮助企业去扩大和增加对资产的投入。帮助企业圈地,买房,甚至去做房地产。

在浙江,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2002年以来依靠固定资产升值暴富的人比实业暴富的要多得多,所以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到一种怪圈中去:创业,然后请人管理,不求赚钱,只要维系一定的生产量就可以了,然后就开始贷款,贷款来的钱去买地,或者去做别的投资。反倒没有花钱在实业上,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的实践都证明了,在当前的趋势下,土地的升值或者投资的利润要远高于实业的经营。实业日益沦落为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一个依据而已。而银行也都知道,但是受限制于经营压力也变相地给予了这种支撑。

我以前在银行的时候,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如果一个企业确实需要钱,那么钱要给到位,给少了也是风险。第二个观点就是给一个企业超过他自身所需要的钱,那不是帮企业,那是害企业。

我是2009年离开银行的,当时我就写过一篇文章抨击银行贷款跟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导致企业一直在做短贷长用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当贷款的期限与企业的实际用途期限不匹配的情况下,其实企业的风险是巨大的而且不确定的。

在浙江,可以说90%的贷款其实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留到了两个领域中去,一个是房地产,另外一个就是投机性行业。这个投机性行业,在某个意义上也把实业推到了一个很难维系生存的地步中去。

其实,我一直想表达的是担保是个恶制度,担保制度是连坐制度的衍生,担保无助于风险控制的同时,反倒极大地加剧了风险的产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企业是否出风险,其实跟有否追加担保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担保是一种事后风险追偿的机制,但是并不是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什么说加剧了风险,因为担保链条,你不知道会牵扯到多少人,而且极大地加剧了整体性的风险,你给我担保,我给他担保,他再给他担保,不断衍生下去,其中链条上任何一家担保出问题,整个链条跟着完蛋。我见过很多不好的企业,都因为给人担保,留下无尽遗憾。

浙江这次爆出的不是坏事情,这会让浙江的企业回归到合理的发展道路上去,不然下一次危机会更大。总的来说,我觉得利用巨大杠杆进行扩大投资固定资产,在未来十多年里这条路已经很难再走下去了。未来的十年,中国的GDP会逐步从8%降到4-5%之间,这个曲线下滑基本成趋势,换句话说,利用资产的大幅度升值来获得收益的可能性逐步在降低。

错过了黄金五年

浙江的金融机构所从事金融业态过于简单和低级,其实还是挺符合浙江的精神,就是什么事情都能草根化。野蛮生长是浙江的天性,浙江政府的无为模式,其实大大促进了浙江的发展,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无为模式却又大大限制了浙江的发展,使得浙江在大型重型企业的建设上一直落后于广东、江苏。总的来说,浙江在过去的十年,应该说度过了最好的前五年,同时错过了最可惜的后五年,前面五年浙江的经济其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果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政府能将金融工作重点放在引导金融资本聚焦在产业转型升级上,那现在的浙江将是另外一番情景。

如果说是由于内在的赌性促使浙江企业家投向房地产和放贷领域的话,那么浙江金融的不作为,无疑又是进一步逼迫浙江企业家上梁山的又一个原因。

某个意义上讲,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赌博”,浙江实体经济的构成大量是简单的加工以及大量的初加工的出口所构成的,浙江的经济特点本身就是中小作坊较多。浙江人都有自己做老板的习惯,所以大量的企业家都是从一家企业里分化出来的,做到一定阶段,都会不断地分家,所以整体规模都做不大。而浙江也一直有藏富于民的说法,大家手头有点钱,日子都挺好过。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存在,反倒应该日子过得挺好;但是金融机构的加入,使得大量的企业家反倒会去借钱做一些事情。做什么事情就开始成为关键了。

我们一般脑子里都认为应该是做转型升级,从中小作坊开始扩产,机器升级,或者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去。走日本的产业革新道路。但是问题出来了,中国的金融机构,未能给予这个条件,不能匹配浙江的产业升级之路,浙江90%以上的资金,没有投入到产业升级之路上去,都被投入到了房地产上了。

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具备极大不确定性的,完全存在升级失败后,不进反退的可能,当企业抽调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砸下去的时候,很多企业如果没有很完善的后续措施与资金应对,基本都属于血路一条。而金融机构却恰恰在这些时候会退而却步,没有多少金融机构愿意静下心来去做这些项目,也不会匹配更多的资金,政府在这个该出手的时候,却也一样毫无作为。

(作者为杭州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曾担任过某国有大银行信贷科科长、某知名担保公司总裁助理)

上一篇:农村基尼系数逼警戒线 收入差距达10倍下一篇:多少企业明年会歇业倒闭?

起重钳拉断强度试验仪

螺栓拉伸夹具

船舶锚具疲劳试验机

卧式刹车片剪切试验机

200N薄膜拉力试验机